快樂主義(hedonism)是解釋道德行為與人生目的的一種倫理學說。又稱享樂主義。其理論源於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道德哲學,伊壁鳩魯將其發展為理論體系,英國功利主義者J.邊沁等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這一學說。該學說傾向於用純粹生物學的或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人的行為與需要,認為人們以求得快樂為生活目的,快樂包括肉體與心靈的快樂。趨樂避苦、追求快樂是道德的基礎和內容,是善,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動因,也是人生的目的。有的學者將快樂主義發展為極端的享樂主義,將快樂僅僅歸結為感觀享受、肉體快樂。快樂主義與禁慾主義相對立,在反對宗教道德和學說的鬥爭中曾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後來在盧克萊修、T.霍布斯、J.洛克、P.伽森狄以及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和英國功利主義者的倫理學說中,得到貫徹和進一步發展。快樂主義的基本特點是用純粹生物學或心理學的觀點,把人僅僅看作自然的生物,把人類多種多樣的、具有社會意義的需要,僅僅歸結為追求快樂,認為只有肉體的或心靈的快樂狀態才是唯一可求的和合乎人性的,快樂就是善,是一切道德要求的全部內容和唯一目的;人類一切行為的動因都是趨樂避苦、人生的目的就在於追求快樂。 快樂主義的極端表現就是享樂主義,它強調感官快樂是善惡的標準,追求物質的、肉體的享樂是人生的唯一目的,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古希臘的亞里斯提卜。快樂主義是與禁慾主義對立的,它反對宗教道德和仁愛的道德說教、試圖從肯定物質利益和現實生活享樂方面解釋道德行為和道德關係,在歷史上曾有過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它從抽象的人的感官需要出發,離開具體社會歷史條件和人的社會實踐,因而不能科學地解釋道德現象,並且帶有強烈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性質。它在理論上往往導致倫理相對主義和道德虛無主義,在實踐上表現為腐朽的生活方式。
相關詞條
-
經濟倫理學
經濟倫理學創立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並確立了在美國和歐洲的商學院管理教育課程中的地位。但是在中國,還有待於將這個綜合了經濟學、心理學、法律學、哲學的...
-
《倫理學》
《倫理學》是斯賓諾莎的主要著作,是用“幾何學的方法”寫的,的哲學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這本書中。他寫這部著作花費了十多年的功夫;從1662年寫起,到1675...
簡介 巴魯赫·斯賓諾莎 譯本 文摘 分類 -
快樂主義
我為快而活,快樂為我而存在!該學說傾向於用純粹生物學的或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人的行為與需要,認為人們以求得快樂為生活目的,快樂包括肉體與心靈的快樂。趨樂避...
-
新倫理學
《新倫理學(修訂版)(全3冊)》是一本滿載著古今中外倫理學名著優秀成果的原創性著作,系作者專心致志撰寫22年而成。於2001年2月在商務印書館初版,之後...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新托馬斯主義倫理學
新托馬斯主義倫理學是現代西方天主教道德哲學和基督教神學中影響最大的倫理學派,它是中世紀經院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的道德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延伸過來的倫理學派,...
-
西方倫理學流派概論
《西方倫理學流派概論》是2006年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唐凱麟。本書主要是作者對西方倫理學方面的流派進行系統性論述。
-
情感主義
情感主義(emotionalism) :20世紀30年代,英美等國最流行的一種元倫理學,代表人物維根斯坦、史蒂文森,情感主義否認倫理學的科學地位,主張...
在倫理學中 批評 -
倫理學的當代建構
本著是一部對基礎倫理學的探究成果。它從倫理學中人的鏡像的描繪出發(第1章),對倫理學的基本樣態做了一個概攬式的闡述(第2章)。它把道德界定為人際交往公認...